7月16日上午,2025年上海暑期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暑期国际工作坊)开班仪式在学校漕宝路校区5楼未来数智教学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校内外旅游与酒店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国际教育学院、洛桑酒店学院领导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开启,共绘文旅产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蓝图,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心相通”理念。
聚焦国际视野,共筑教育合作平台
上午9:30起,参训国际学生陆续入场就座,共同观看了国际教育学院及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宣传片,感受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旅游与酒店管理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成就。10:00仪式正式开始,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戴莹致欢迎辞,她表示:“暑期学校是推动国际学术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才的重要平台,期待国际学生们通过跨文化学习激发创新思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随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胡笑寒发表讲话,她强调了实践与理论融合的重要性,并寄语参训国际学生“以专业为桥,以开放为帆,在全球化浪潮中书写行业新篇”。
来自韦伯斯特大学塔什干分校的乌兹别克斯坦籍国际学生代表Mokhlaroy Makhsudova分享了对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热忱与期待,表达了对主办方精心筹备的感谢。仪式最后,全体与会人员移步场外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中外师生携手同行的友好画面,成为“民心相通”理念的生动注脚。
深化“商韵丝路”品牌内涵,赋能“一带一路”建设
此次暑期学校邀请了来自亚美尼亚、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的20名高校国际学生,项目设计汇聚国际教育学院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教学、文化交流、汉语教学、大师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开设酒旅行业服务创新战略与商业模式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服务与客户互动等前沿课程,组织参训国际学生赴上海知名酒店、新场古镇等地开展沉浸式案例研讨,助力国际学生提升专业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亲历中国飞速发展,加深对中国的情感。
暑期学校以“留学上商”“商韵丝路”品牌为载体,立足中国商业智慧与丝路文化基因,构建“语言+专业+文化”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带领国际学生认识体验上海非遗文化,如“曹素功墨水”、“中医药香包”等,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成长为“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
暑期学校也是学校“留学上商”“商韵丝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理念,以推动教育合作与文明互鉴为使命。未来,学校将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以教育为纽带,推动文化交流与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丝路”沿线高校协同创新,为全球文旅产业注入“中国智慧”与“东方温度”,真正实现“以教育促联通,以人才促共生”的战略目标,为全球旅游与酒店管理领域培养更多兼具中国根基与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
撰稿:张 雯
摄影:杨雨萌
审核:陈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