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聚焦保护与融合:阿拉伯国家学员实地解码上海衡复风貌区发展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2

9月21日下午,由商务部主办、我校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上海)承办的阿拉伯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修班赴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现场教学。来自巴林、埃及、伊拉克、摩洛哥、约旦、巴勒斯坦等6个国家的29名学员,在徐汇区文化旅游服务和发展中心的专业讲解陪同下进行了参观,深入考察了这一融合历史保护与当代活力的城市样本。

此次活动采用“实地考察”模式,旨在为阿拉伯国家文旅从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助力其借鉴中国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文旅业态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上海近代历史建筑最集中、保护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现存近千栋涵盖法式文艺复兴、西班牙式、新古典主义等风格的历史建筑,既是上海城市文脉的“活化石”,也是上海推动“保护为先、活化利用”文旅融合模式的核心示范区,因而成为此次研修班的重要考察点。

学员们首先参观了被誉为“上海第一转角”的武康大楼。讲解员系统介绍了这座由邬达克设计的法式建筑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与修缮理念,重点阐释了其在严格遵循历史原貌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文化、商业等新功能,实现从居住空间向复合型城市地标转型的更新路径。

学员在武康大楼前自拍

随后,学员们沿武康路实地考察,沉浸式体验这条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讲解员以沿途的西班牙式洋房、新古典主义住宅等典型建筑为例,介绍了风貌区通过政策引导,将老建筑改造为文创书店、特色咖啡馆等新型空间的具体做法,展现了历史肌理与现代功能有机衔接的实践成果。

学员在武康路考察

在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学员们通过丰富的实物展品、历史照片和建筑模型,系统了解了上海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与保护修缮工艺。中心内融合老建筑元素开发的文创产品,也生动展示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方式

学员在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选购文化纪念品

学员们普遍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来自埃及旅游与文物部的埃米尔先生肯定了“保护与生活化并重”的上海模式;来自萨拉赫丁大学的曼哈尔·博亚教授对武康路塑造出的历史氛围表示赞赏;来自巴勒斯坦旅游与古迹部的朱莉安娜女士更是特别指出,“街道两旁兼具安达卢西亚与法式风格的建筑,不仅丰富了视觉体验,更体现了上海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她强调,演员、作家和艺术家在街头表演与创作,“将公共空间转化为开放的艺术舞台”,这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体验的模式,能使市民与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持久魅力。

本次考察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现场教学,更是一次深刻的文明对话。学员们普遍认为,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对文旅融合的探索是共同的追求。中国的实践为阿拉伯国家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阿人文交流注入了新内涵。


撰稿:梁 博

摄影:刘 璇

审核:陈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