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非遗文化体验 丝路文明共鉴 ——上海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暑期学校国际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11

近日,2025年上海暑期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暑期国际工作坊)的参训国际学生开启了一场以“非遗传承与文化对话”为主题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来自亚美尼亚、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名国际学生,在上海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组织下先后探访笔墨宫坊、中医文献馆,参与书法写作、制作艾草养生锤等,通过沉浸式人文交流,让国际学生有了体验中国非遗文化的机会,打开了一扇感知中国的窗口。此类非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旨在构建“留学上商”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共绘“商韵丝路”教育合作新图景,同时通过教育的力量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促进文明互鉴,为学校“留学上商”“商韵丝路”品牌注入国际人文交流的鲜活注脚。

非遗匠心传承:笔墨宫坊感受千年文脉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首先走进上海笔墨宫坊,国际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亲手体验“周虎臣”毛笔制作工艺,学习使用毛笔书写汉字。从选毫、梳制到刻字、描金,国际学生屏息凝神,感受中国笔墨“工不厌细”的匠人精神。“每一笔触都承载着历史,这是课堂无法替代的震撼!”来自亚美尼亚的学生Sona Nalbandyan感叹道。通过互动讲解,国际学生不仅了解了笔墨在东亚文明传播中的纽带作用,更领悟到“以器载道”的东方美学哲学。最后,国际学生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尝试在纸扇上书写汉字,许多国际学生纷纷写下了“美”、“爱”、“和平”,表达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期盼。

图为暑期学校国际学生书写汉字后合影

中医文化探秘:博物馆内感知生命智慧

在中医文献馆,国际学生通过古籍展陈与药材标本,系统了解中医药“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互动环节中,国际学生尝试辨识艾草、人参、当归等常见药材,并在中医师指导下体验“望闻问切”基础技法。“中医药不仅是医学,更是中国生态观与伦理观的缩影。”活动特别设置“一带一路”传统医学对话环节,中外师生就针灸、刮痧等技法的国际化与共享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图为暑期学校国际学生在中医文献馆前合影留念

养生艾草锤手作体验:指尖技艺传递文化温度

活动最后,国际学生齐聚工坊,在手工艺人指导下学习制作艾草养生锤。艾草作为主药材,通过糅、搓等方式,将艾草紧实地包裹在传统染布中,并通过粗线将其固定在木棒上,国际学生通过手作方式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化为温度。“我要把养生锤送给家乡的亲人,让他们也感受中国文化的细腻与热情!”国际学生纷纷兴奋地表示。

图为暑期学校国际学生亲手制作艾草养生锤

深化品牌内涵:以教育为桥联通世界

作为“留学上商”品牌的重要实践,此次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深度融合“商韵丝路”建设理念,以“文化体验+专业学习”双轨模式,为国际学生构建全景式中国认知。近年来,国际教育学院围绕“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建设“上商+”课程体系、举办国际研讨论坛、组织人文体验类活动等,持续推动教育合作与文明互鉴。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商韵丝路”为旗帜,推动“留学上商”品牌建设,打造“语言+文化+产业”三位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范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兼具专业能力与文化共情力的青年领袖。



撰稿:张   雯

摄影:曾诗吟

审核:陈   巍